用这台微耕机耕地,无论是平地、山坡地还是在大棚里都很“给力”。使用过它的村民单佳明竖起大拇指说,用这个小家伙一天能耕八九亩地,而且调头灵活,上山也不费劲,很适合山区种地使用。
记者看到,这台微耕机总长仅1.8米,扶手高1.2米,机身宽0.5米;提供动力的7.5马力汽油机体积约为40立方厘米;机身的左侧还特别设有一个把手,共8个档,用来调节犁铧的深浅。
“这台机器的总重量只有70多公斤,重量轻的奥秘就藏在降速环节。”孙太奎说。目前,靠马拉牛牵的传统耕地方式正逐渐退出农田,而机械犁具在农村又尚未普及,于是像孙太奎这样头脑灵活的农民有了自制微型机械犁具的想法。“我年轻时就接触过电焊和农机维修,现在邻居的农用车坏了都找我修。”为了制造微耕机,孙太奎2008年就开始琢磨,那年冬天他做出了“第一代”微耕机,但所用的动力装置是柴油机,微耕机太笨重。前年冬天,他采用了轻巧的汽油机,还特意在南方订购齿轮,在丹东订做轴芯的包装套。这些关键零部件买回来后,他用废铁板、废铁管将它们焊接在一起,制成了“第二代”微耕机。孙太奎说,选择齿轮还有一个好处——磨损小,因此寿命更长,保守估计也能在10年以上。机器制成后,乡亲们纷纷“尝鲜”,用过的都称赞它省时省力。
最近这段时间,孙太奎动不动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摆弄着齿轮,他想再造一个更轻更灵活的农耕机,加以推广,让乡亲们种地更轻松。